温莎华人网
彩虹屋顶
BC Home Renovation装修
汽车房屋保险汤景文
持牌电工 张先生
广告招租
广告招租
广告招租
广告招租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
翻6倍!加拿大超2万名留学生申请难民!今年将再创新高

2025-5-12 22:06| 发布者: leedell| 查看: 96| 评论: 0|来自: 加国无忧

摘要: 据《环球新闻》报道,加拿大移民、难民及公民事务部(IRCC)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,2024年共有20,245名国际学生申请庇护,创下历史纪录。而2025年前三个月的庇护申请数量已达5,500份,较去年同期激增22%,预计全年数字 ...

据《环球新闻》报道,加拿大移民、难民及公民事务部(IRCC)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,2024年共有20,245名国际学生申请庇护,创下历史纪录。而2025年前三个月的庇护申请数量已达5,500份,较去年同期激增22%,预计全年数字还将再创新高。




这股上升趋势出现在联邦政府削减学签数量、收紧留学生政策的背景下。新任总理马克·卡尼(Mark Carney)承诺将移民控制在“可持续水平”,继续延续前任杜鲁多政府的方向。


常规移民路径收紧,迫使留学生“另寻出路”


数据显示,2024年的留学生庇护申请数量几乎是2023年的两倍,是2019年的六倍。


多位移民律师指出,随着加拿大移民政策愈发严格,留学生通过常规渠道获得永久居民身份的可能性大幅下降,庇护途径成为部分人不得不考虑的“替代方案”。


“政府关闭了大量供国际学生申请移民的常规渠道,”多伦多移民律师尚塔尔·德斯洛热斯(Chantal Desloges)表示,“结果就是越来越多人被迫寻找其他出路。”


联邦面临移民“降温”政治压力


总理卡尼在5月2日的首次新闻发布会上重申其承诺,到2027年底,将国际学生与临时工总人数控制在全国人口的5%以下(目前为7%左右),帮助缓解住房、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的压力。



卡尼即将于本周二公布新一届内阁,并可能任命新任移民部长。


渥太华资深移民律师沃伦·克雷茨(Warren Creates)表示,卡尼与杜鲁多一样,正面临来自各方要求“收紧移民”的政治压力。


“他们意识到必须采取措施降温,哪怕会带来不良后果——对申请人、他们的家庭,甚至雇主都可能产生负面影响。”


“我们确实有医疗危机、住房危机,但这些问题不是难民造成的。虽然他们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些问题,但他们不是根源。”


留学生政策全面收紧,“文凭工厂”被重点打击


去年,联邦政府将国际学生学习许可签发量削减40%,降至约36万份;同时,还限制了留学生的合法工作时间,并对配偶工作签证的申请资格进行收紧。


前移民部长马克·米勒称这一系列政策是应对“过热”的系统,也是为了打击所谓的“文凭工厂”(diploma mills)。


德斯洛热斯指出:“某些经济领域确实过度利用了留学生。”


“一些学生辛苦读完书,拿到的文凭几乎毫无价值,不仅不能申请工作签证,就算有短暂工作经验,也难以申请移民。”


加拿大移民部在回应中表示,学签的有效期通常覆盖数年,因此政策削减的影响尚未完全显现。


“考虑到这些削减措施尚处在过渡期,整体来看,提出庇护申请的学签持有人比例仍然很小。”


哪些学校庇护申请最多?


根据2024年数据,以下高校留学生庇护申请人数排名前五:


  • 康尼斯托加学院(Conestoga College):720份
  • 辛力加学院(Seneca College):650份
  • 魁北克芝库提米大学(Université du Québec à Chicoutimi):500份
  • 尼亚加拉学院(Niagara College Canada):495份
  • 埃利斯学院(三河城校区,Collège Ellis – Trois-Rivières):475份

《环球新闻》就此联系了上述高校:芝库提米大学回应称此情况“令人担忧”,但校方无法控制,“我们无法预测学生入学时的真实意图,我们是依据学术成绩录取的。”


尼亚加拉学院则表示愿配合联邦政府支持其难民安置目标,但补充称,移民部并不会在学生申请庇护时通知学校。


来源链接:
  • https://globalnews.ca/news/11172598/international-students-record-asylum-claims/

最新评论

时代商务
 葡萄酒,冰酒,农副产品:Iris Liu
甜蜜婚介
广告招租
广告招租
广告招租
广告招租
广告招租

广告合作(Contact Us)|关于我们|小黑屋|Archiver|温莎华人网

GMT-4, 2025-5-13 16:46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 Licensed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