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 ^4 U! k* h8 m0 f, ?
美国普林斯顿大学、华盛顿大学等6所大学联合研究发现,测量基因端粒长度并不是预测寿命的最好方法,一个人的年龄、上下楼梯或短距离快走的能力能更准确地预测一个人可以活多久。 研究团队由来自美国普林斯顿大学、乔治城大学、华盛顿大学、斯坦福大学、加州大学和哥斯达黎加大学的专家共同组成,他们对60岁以上的美国人、53岁以上的中国人以及61岁以上的哥斯达黎加人进行了五年内的人口死亡率分析。研究人员首先分析了端粒与死亡率的关系,同时,分析死亡率与其他20项对寿命有影响的指标之间的关系,它们分别是:年龄、所受教育、社会融合度、是否吸烟、运动状况、身体活动能力、疾病史等。研究人员分析数据后发现,同其他因素相比,端粒长度在预测死亡的准确性上,在中国和美国志愿者中排第17位,在哥斯达黎加人中排第15位。而预测一个人寿命的最佳指标除了年龄这一客观标准之外,最重要是活动能力,如能否轻松快速行走、上下楼梯的能力等。 端粒是DNA末端的一段特殊序列,每次细胞分裂后,端粒的长度就会缩短,一旦端粒消耗殆尽,细胞将会立即激活凋亡机制,即细胞走向死亡。因此一些研究人员将其视为寿命的“分子时钟”。普林斯顿大学的人口学教授诺琳•葛德曼认为,这个研究中的发现颠覆了以往对端粒的过度依赖。同时,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医生应测量端粒长度以决定病人还能活多久,而询问一个人的年纪或运动能力比测量基因更简便。乔治城大学的坦娜•格雷博士认为,有关端粒长度与寿命相关的科学研究受到大肆渲染甚至夸大,被某些公司利用以宣传不实产品,消费者最好提高警惕,不要上当,而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,提高活动能力。
o) K1 ?9 |, R |